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詩說倉央嘉措(2/2)

“好夢”總是不能長久,夢醒了還是得面對現實,人生在世往往都是身不由己:
絕似花蜂困網羅,奈他工布少年合;
圓成好夢才三日,又擬將身學佛陀。

想試著靜下心來修練,心裏面卻只有情人的身影:
入定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傳聞倉央嘉措在酒館中邂逅了一個名叫瑪姬阿咪的女子。不知道在多少個寂寞的夜晚,這個月亮般美麗的女子的身影走進倉央嘉措這個被禁錮的憂鬱少年郎的心裏。
心頭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輕輕走出最高峰。

相思而不能想見的苦痛是這麽的深刻,恨不得當初就不曾相見,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消逝的愛情何處去尋,更何況是對一個身不由己的人而言,只好從心裏面自尋解脫了:
侯門一入似海深,欲訊卿卿問鬼神

此情惘然逝如夢,鏡花水月原非真。

然而修道的意願還是遠遠比不上對愛情的熱衷,偏偏兩種能量是不能夠相互轉移的: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
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之間遊走的日子,漸漸讓倉央嘉措感到力不從心:
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

然而即使是舌燦蓮花的佛語,也沒有辦法像心上人口中吐出的話語一樣,能夠熨貼到心坎裏:
欲聞聖法乞上師,聆得雨花絕妙諦;
不似卿卿唇上語,全然不是心中意。

二十歲的倉央嘉措到了應該受「具足戒」成爲一個正式僧人的年齡,但是他卻在受戒典禮上當衆宣示要放棄僧侶生活﹐甚至還以死相逼。在衆人的勸解無效下,他最後成了第一個在家修行的達賴喇嘛。即使是三百多年後的今天,倉央嘉措的堅持依然躍然紙上:
魔龍身後舞猙獰,不辭兇險一意行;
若向帳底償夙願,拋得性命到卿卿。

然而感情的世界的真真假假也讓這個情場浪子頭痛不已:
抱慣嬌軀識重輕,就中難測是真情;
輸他一種占星術,星斗滿天認得清。

海誓山盟不一定能堅持到海枯石爛,到頭來可能也只是獨自傷情收場:
深憐密愛誓終身,忽抱琵琶向別人;
自理愁腸磨病骨,為卿憔悴欲成塵。

多情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浪蕩的行爲早晚會闖禍:
鬱鬱春風度玉門,偷趁雲雨種孽根;
爭教人前瞞得住,珠胎暗結已孕身。

雖然倉央嘉措是名義上的西藏政教領袖,政治上的實權卻掌握在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手上,再加上蒙古的拉藏汗意圖染指西藏,沒有實權的倉央嘉措就成了雙方鬥爭下的犧牲品。倉央嘉措放蕩不羈的行徑到底還是隱藏不了,最終還是給拉藏汗找到了口實:
密意難為父母陳,暗中私說與情人;
情人更向情人說,直到仇家聽得真。

第巴•桑結嘉措最終在與拉藏汗的鬥爭中失敗身亡,隨後倉央嘉措也遭到康熙皇帝罷黜。在拉藏汗的部隊爲了抓捕倉央嘉措而炮轟哲蚌寺的時候﹐仁慈的倉央嘉措決定犧牲自己﹐束手就擒。在他被解送北上之前留下了一首詩,預示了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出生地:
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
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

即使倉央嘉措不是個成功的達賴喇嘛,他也絕不是一個輕薄無行的浪蕩子弟。善良的内心讓他既不想對不起人、也不想對不起神,角色之間的矛盾始終讓他在内心裏面掙扎不已: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倉央嘉措留下來的詩句裏面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知道他是個既善良又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個性或許間接造成了他個人的悲劇,然而這個獨樹一格的「多情達賴」之所以能夠流芳百世,也莫不是因爲他的真性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