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原本就有點想來研究一下爵士樂,結果恰巧前幾天公司辦了一場爵士樂賞析活動,請來了幾位演奏名家現場表演。在台北愛樂電台的主持人沈鴻元先生的解說下,讓我總算有機會一窺這種音樂類型的「秘辛」。沈老師很推薦這張名為「泛藍調調(Kind of Blue)」的專輯,是小號名家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的作品,昨天下午聽完一場音樂劇後還意猶未盡時,特別跑去買回來聽。
泛藍調調-邁爾士戴維斯
我曾經接觸過搖滾音樂,如此說來跟爵士樂還是有點淵源的。不過也許因為本身玩的是弦樂器,對弦樂器情有獨衷的結果就不是那麼能接受以管樂器為主的爵士樂了。印象中這是一種沒有很固定的章法的音樂,沒有「副歌」的結果顯得缺乏重點,且由於摻雜許多即興元素的關係,有能力演奏的多半是比較老資格的樂手。
現在知道演奏爵士樂有點類似古時中國文人的「吟詩作對」,因為爵士樂曲的特色就是先有一個主題作為基調,中間穿插不同樂器的即興獨奏,而樂手在獨奏時往往會趁機露一手,頗有相互較勁的意味。即興演奏的元素使得同一首爵士樂曲可以在不同人、不同次的演奏中有所差異,別具創意與新鮮感,同時也考驗著演奏者的功力。
另一個重點是,樂手在即興獨奏時往往會引用不同樂曲的若干段落給聽者去發掘,這有點跟聽者「玩」的意味。而引用的段落可以是與爵士樂截然不同的音樂類型,而且可以加以改編。我想,這應該就是爵士樂令人「愛不釋手」之所在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