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重讀《韓非子》的《解老》和《喻老》篇

近來重讀《韓非子》的《解老》和《喻老》兩篇。此兩篇算是韓非讀《老子》的讀書心得,前者對《老子》書中幾個重要篇章加以解釋和闡述,後者則列舉實事來對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老》一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底下這段「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思慮靜,故德不去。孔竅虛,則和氣日入。」

《老子》有一句「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講的是類似的道理-「無知」的智慧。這樣的概念貫穿了《老子》全書,其他如同「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以及「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等等段落說的都是類似的東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喻老》一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段趙襄主向王於期學駕馬車的故事。學完以後兩人比賽,在對換了三次馬匹以後趙襄主仍然落敗,開始質疑王於期偷藏技術。

王於期對此的解釋是:「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讓我想到人在面對競爭時往往太過繫心於成敗,忘記站穩腳跟做好該做的,而反倒導致失敗的狀況。

沒有留言: